PROFILE

I am an architect based in Taipei, Taiwan. I do architecture and art works.

labels

2016/11/18

像水一樣的建築

早上看到 facebook 上寫到陳其寬建築師師母提到:「我們需要建築上的酸梅湯、綠豆湯、冬瓜茶。」這些年台灣的(新)建築與教育何止可口可樂?自助餐大雜燴?學妹說的好:Garbage in, garbage out. 學長書中寫得很清楚:不要吃屁。
這次東海舊藝術中心的荒唐破壞事件,就是因「人」失心瘋想喝可樂想瘋,ㄧ定得找到地方喝才行。酸梅湯、綠豆湯、冬瓜茶?要懂怎麼種得好才有好酸梅,要有好手藝才有酸梅湯。這樣太久了,要進步創新,可樂比較快。
美國有一種五顏六色的維他命水,待了四年中選過一次半透明白色的試過,再也沒喝過。在做畢業設計時,在MIT建築系主任辦公室內的一次對話:
老師問:「你喝咖啡嗎?」
「嗯。」
「怎麼樣的咖啡?」
「很久以前加奶加糖,後來只加奶,又變成都喝黑。」
「為什麼不加了呢?」
「比較好喝。」
「是啊。那你知道什麼東西最好喝嗎?」
「?」
「水。水最好喝。」
畢業論文挑選2008奧運發生前的北京做了三間公共廁所,比大學時做的礁溪公共澡堂更小,廁所斷面比鳥巢的鋼結構單元斷面還小。
出國的學子們,若有心、且能保持自身靈魂的穩定,時間越長,你一定會自然且深刻地體悟認識自身(台灣)與世界的關係,進而更認識自身,就像楊德昌在美國待了十年後回台灣拍出的台灣新電影。沒出國的學子們,請像侯孝賢一樣,永保自身靈魂的活力與純真,勇敢地製作酸梅湯,別急。有一天,也許我們真有建築上的酸梅湯、冬瓜茶。也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向世界貢獻出,像水一樣的建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