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 am an architect based in Taipei, Taiwan. I do architecture and art works.

labels

2012/05/09

發狂

因為此文而有深深感嘆,深深感嘆許多建築設計發展現象的「快速」反應,例如針對王澍或是東亞例如日本新建築之發展。

無論立場,建築教育者或專業實踐者必須對自己公開的言說內容絕對該謹慎、仔細、負責,需要更仔細地自我審視是否有不清醒的感染性發言,否則則不適宜「輕公開」。面對種種建築發展的事件或現象,藉著數位工具的特性,常常能看見快速發言與抒發,因身分而需要的發言界線與自我言論自由的界線兩者時常發生混淆 (也許一種理想的情況是兩者合而為一?),犧牲的可能是更多基本且關鍵的觀念與準則,尤其對年輕學生的影響是無形且深遠的。

這篇對於王澍建築獲獎的分析評論文章不可說不犀利,希望能讓台灣的許多建築專業者與教育工作者有機會稍微仔細地思考發言的拿捏;若對此文感到憤怒,也正好可提醒下筆的分寸,但一方面卻更需要冷靜細心地思考其內容想傳達之「重」。太多不經謹慎理智思考的發言常常在公眾場所散佈流動,一件事被清醒地釐清其好與壞的思考已經幾乎不可能,具體來說包括近幾年來大家對中國或日本新建築發展的認識,例如王澍的建築設計之價值與問題 (problems) 在中國當代建築發展的啟示,亦或是日本新銳建築師的社會背景、可取之處、與危機 (三者為重要需釐清之基礎課題);冷靜清醒地向學生或專業者介紹與提醒的姿態幾乎不存在,我以為這是所謂的「專業」,所謂的專業的評論批評的姿態。其中,中國的建築論述環境與語境與台灣不同 (此為另一課題),不宜輕易挪借使用,日本新建築的發展亦同;以前在美東或於日本從日本年輕建築師或學生身上看到對日本新建築的「重」評論讓我深刻,慶幸自己有這樣的朋友們提供我另一重要視角認識某向度的日本建築與其社會。言論發表或許不需完美至極,也不奢望必定要有清晰立論,但求少一點渲染、感染式的言詞或至少,可在感染式的文句後註明發此言的身分是一自由的個體,還是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或專業實踐者。在資訊稍微完整充分,發言仔細的環境中,方能逐步帶給年輕學子正確且健康的基礎思辨力。

一位敬重的學長對類似現象的觀察曾於文章中以兩字申述:「發狂」(文章)。可不可以少點發狂?多一點清醒,多珍惜且一同練習「腦」與「心」的運用,多一點深刻、穩重、且堅定的思考。思考的品質反映在一個人的文句之中。也許文句風格表現可以輕鬆活潑,時而嚴肅,但不該將思考品質與文句風格相混淆。開車經過看見一房地產廣告的標語,發現這樣的文句越來越常發生在建築教育場所與專業環境之中,心中的情緒很複雜。很多時候,事物需要被嚴肅地對待,卻又常常聽見似是而非的論調:「幹嘛那麼嚴肅?」也許有時候我們真需要不嚴肅,「不嚴肅」在特定情境下也許可以是反叛的、追求理想的、或是輕盈的,但我以為這需要建立在具有相對清晰且特定的時空與背景之上。無奈的是,常見的是此種文句也許正一步步地掏空建築的思維秩序、掏空思考的重量。若面對相對險惡且急需改革進步的(建築)環境時常出現「輕公開」,我相信,這與卡爾維諾所說的「輕」相去甚遠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