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 am an architect based in Taipei, Taiwan. I do architecture and art works.

labels

2017/12/30

抵抗












反省自許為建築界菁英的習氣。也許與高明政客深層的心態是一樣的
1. 崇拜脫離自身文化的符號、奇觀式建築,或消費自身符號。
2. 崇拜脫離自身文化的享樂主義式展演、「城市品牌」等空概念。
3. 無責任感忽視成本、永續維護問題、人文價值的評審/選、招標制度。
4. 失去掌握某一專業問題之層級/尺度/範圍的能力。
可惡的不只是做這樣的事。更可惡的是做著這樣的事卻說自己是在做崇高有意義的文化事業。可怕的是,在做這些事的是具有影響力的在位者。政客界因爭奪激烈又時時刻刻遭受各方高標準監督,也許有時七、八十歲前輩的還可以教訓五、六十歲的"小夥子"。建築界若是一間寺廟,這間寺廟早已失去那道行最高,可以鎮住胡作非為的老和尚、老僧。或是在脆弱不堪的靈魂與鄉愿苟且的眼神裡,彼此只能用不牢靠的樂觀向上與加油打氣詞句麻痺失去頭(追求理想精神)的軀體。
理想的就是有一個充滿智慧卻又能鞭策引領你前進的長者。若沒有怎麼辦? 記得以前看過有人用「抵抗」兩字說明青年的重要精神與價值。看看臺灣與世界,動容的抵抗仍在努力著,面對那些在所謂的「社會」中滑溜地取得私利的惡,這惡力量之大有時令人懷疑抵抗是否有用。但至少,抵抗還在。但沒想到,十幾年過去後,建築界這方面的力量與發展幾乎消失殆盡,有的是各種上上下下的屈從與討好。抵抗力量中青年是極有象徵意義的,若還不到五十歲的青年建築師已全面失去對抵抗的深度理解,可想像台灣建築學的未來。看看台東變形金鋼或花蓮香榭大道的城市行銷邏輯。未來,建築學在社會上很可能逐漸失去其專業品格,失信於社會、遭政客利用、專業扁平化、立場鬆動進而被一些建築人稱之「專業需要演變」,逐漸與其它專業相互辯證的力量。
台灣的發展跌跌撞撞但仍有其在世界上無可取代的價值與任務,「各種抵抗的學習」仍可能可以鼓舞世界。若不抵抗了,世界上還有探索一種文化發展可能性的機會嗎
台灣建築界自省與自我批判進而成長進步的聲音好微弱。一個人如果每天真的可以三省吾身,還可以打起精神有積極樂觀的心面對巨大弊病,那這應該就是真正的樂觀吧? 但若一個領域之菁英毫無格局帶領更廣大的群體進行自省以求進步,每天自我感覺良好、斥責批評之人消極悲觀應該多些鼓勵並稱自己「樂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建築學自文明開始已經存在很久,沒想這到十幾年間在這小島上即有建築人宣稱建築學的專業要改變了。
「抵抗」的對象很多,但也許首要要抵抗的是不求進步的自己。台灣建築界的青年學子,「抵抗」這詞對你我的意義是甚麼?

No comments: